5月25日 ,中科曙光(SH603019,股价61.9元,市值905.72亿元)与海光信息(SH688041,股价136.13元 ,市值3164.12亿元)发布公告称,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海光信息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,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。
云服务行业专家蒋国文认为,如果两家企业能够合并成功,将构建“芯片+整机+算力服务 ”的全链条能力。
蒋国文还表示:“两家企业若整合资金 、人才、创新(资源) ,有望突破高端芯片,打造国产芯片第一品牌。”
上述两家公司自5月26日起开始停牌。
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的首起合并
5月16日,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(下简称重组管理办法) ,修改内容包括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、明确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等 。其中,完善锁定期规则是为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。
5月25日,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签署《吸收合并意向协议》 ,就本次重组计划作出若干原则性约定。
根据《吸收合并意向协议》,海光信息将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,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。
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,是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后首个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交易计划。
对于此次吸收合并的原因 ,海光信息称:“(这是)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,做大做强主业。”
“本次重组及正式交易文件需提交双方各自董事会、股东大会审议,并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 。”海光信息称。
由于上述吸收合并 ,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将从5月26日起停牌。
“本次重组涉及事项较多,涉及流程较为复杂,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 ,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。 ”海光信息表示。
“芯片+整机+算力”巨头呼之欲出
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之间除了处于行业的上下游之外,还存在着其他交集。
第一,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 。早在2018年11月 ,中科曙光就通过竞拍的方式拿到了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海光信息前身)的出资额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科曙光竞拍取得的海光信息股权需遵守其设定的转让条件,即“受让方需15年内不减持 、不转让、不质押本次受让的股权”等。
同时 ,据海光信息招股书,中科曙光曾出具《不谋求获得或者参与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承诺函》,即中科曙光不谋求获得海光信息的控制权。
第二,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有人员交集 。据中科曙光2024年年报 ,中科曙光的董事、总裁历军也是海光信息的董事。
此外,沙超群系海光信息董事 、总经理,而在2011年1月至2020年4月 ,沙超群曾历任中科曙光技术副总裁、高级副总裁。徐文超系海光信息董事、副总经理 、财务总监、董事会秘书,而徐文超早年曾历任中科曙光董事、董事会秘书 、高级副总裁 。
对于两家企业拟合并的计划,蒋国文认为 ,这意味着一家“芯片+整机+算力 ”的巨头呼之欲出。
蒋国文表示:“端到端打通,会让1+1>2。这主要体现在芯片和服务器整合创新、算力集群创新上 。两家企业可充分利用服务器的生态,进行行业整合创新 ,这将产生新的(具有)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。”
蒋国文进一步分析说:“两家企业可通过服务器和算力市场推广(芯片),带来芯片(销售)规模的放大。而规模效应,有利于提升芯片的成本竞争优势 。”
配资平台查询首推加杠网:股市的杠杆什么意思-网传玄戒O1是向Arm定制的芯片?小米公司回应:这完全是谣言
想买股票怎么开户:股市如何加杠杆-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债券 债市“科技板”助力科创
如何做股票杠杆:股票开户那个平台好-“报复税”吓坏外国投资者 美财政部力促删掉 谁会是赢家
配资平台网站:什么叫加杠杆股票-大片领跑 端午档票房超3.8亿元
什么叫股票加杠杆:线上股票配资有哪些-下周8股解禁市值超10亿元 芯导科技解禁市值达到42.59亿元
线上炒股配资开户平台:股票如何杠杆-外交部回应香港长和出售海外港口资产:中方一贯反对经济胁迫
财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2025年4月8日,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多维度“信心提振信号”。以招商基金、博时基金、鹏扬基金为代表的头部公募机构率先行动,...
宏观要闻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》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》,将于4...
记者闫桂花激发增长新动能,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?在3月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...
在今年的两会上,政府工作报告12次提到“医疗”、13次提到“健康”、16次提到“养老。医疗健康关乎亿万百姓福祉,...
界面新闻记者|陈靖国元证券(000728.SZ)投行动荡不断。近日,上交所接连发布三张罚单,揭开了安...
记者王珍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政府工作任务的排序来看,大力提振消费优先度明显上升,从上年的第三位升至今...